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讯(通讯员:韦潘 国欣琪)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团中央面向全国大学生常态化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数学与统计学院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作为活动主题,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23080101 兰茜雅
我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23080101班的兰茜雅。在舒兰市环城街道党建办实践的这段时间,我对基层党建工作有了真切的体会与感悟。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强烈的使命感和务实的作风。每一次政策宣讲、每一次民情走访都关系着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地生根,关乎群众的心声传递和基层治理的效能。从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整理党员档案到深入社区排查民情、协调解决群众难题,每一项任务都需要脚踏实地、用心投入。稍有疏忽,就可能让政策传达出现偏差,让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沟通能力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工作直面群众,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诉求的居民,需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政策,用耐心细致的态度倾听诉求。有时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还要反复解释、积极协调,这既考验着沟通的技巧,更考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党建办的实践,让我更直观地触摸到基层党建的脉搏,也深刻理解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丰富内涵。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实践中收获的初心与力量,更加注重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若再有机会参与基层工作,定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为筑牢基层党建堡垒、服务一方百姓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23080302 赵莲萱
我是数学与统计学院23080302班的赵莲萱,担任网格员助理的这段日子,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深刻体悟。社区工作看似琐碎,却连着万家灯火。作为网格员助理,我要深入居民中间,收集诉求、排查隐患、宣传政策。每一次上门走访,都是在搭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每一份信息登记,都关乎社区治理的精准度。面对邻里纠纷,需耐心调解,在家长里短中找平衡;处理民生小事,要细致用心,让居民感受到温度。这份工作让我明白,基层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每一个小岗位,都能凝聚起社区和谐的大力量,也让我学会以责任与热忱,在平凡中守护万家安康。

24080102 杨霁雄
我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24080102班的杨霁雄。五周的档案局志愿服务经历,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每一天,我都沉浸在将一卷卷泛黄的文件小心翼翼地拆卷、细致入微地分件、精准无误地扫描、一丝不苟地录入的工作中。指尖轻轻划过的,不仅仅是那纸张上细腻的纹路,更是这座城市漫长岁月里积淀下来的发展年轮。在进行扫描工作时,我必须不断调整角度,确保每一页上的字迹都能清晰可见;而在录入环节,更是需要反复核对三遍以上,力求避免任何微小的错漏。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碎细节,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档案工作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为历史负责”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每当一份文件成功上传至系统,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责任感:原来,我们正在整理的是沉甸甸的过去,而我们守护的,则是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个暑假,我没有选择去那些热闹的网红打卡地感受喧嚣与繁华,却在档案局的墨香与数据代码的交织中,渐渐读懂了“奉献”二字所蕴含的最朴素、最真挚的分量。原来,认真对待每一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就是对时代最踏实、最真诚的致敬。这份体验,让我对“奉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为历史守护的机会。

浓浓桑梓意,耿耿报国心。此次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数学与统计学院新青年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进步增添崭新的光芒与希望,用青春激情描绘出新时代的绚烂画卷。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也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在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审核人:庄园)